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 > 1999年第1期
编号:10246371
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一例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华肿瘤防治杂志》 1999年第1期
     作者:蔡淑萍 孙兰萍 孙菊杰 马建华

    单位:蔡淑萍、孙兰萍、孙菊杰:济南市(250117)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病理科; 马建华:济南市(250117)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放疗科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刘鲁肿瘤990149

    1 病例报告 患者,女56岁。因左上腹部包块3个月于1996年3月7日入院。查体:老年女性,一般情况好,锁骨上淋巴结不大,心肺未见异常,左上腹部可触及一5cm×6cm大小的肿物,质硬,边界不清,活动差。B超示左肾下极7cm×6cm大小的实性光团,边界不清楚。CT示左肾中下极6cm×5cm的高密度灶,边沿不清,肾盂受侵。X线胸片检查示双肺转移瘤。于1996年3月15日在全麻下行左肾切除术。术中见:肿瘤位于左肾下极,7cm×6cm×6cm大小,质硬,边界不清,侵及肾被膜,肾门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,肾静脉内无癌栓。病理检查:左肾体积12cm×8cm×5cm,下极见一5cm×5cm×4cm大小的肿物,切面灰白及灰红色,质细腻,无明显包膜,与周围肾组织界限不清。肿物中央有一囊腔,直径1.0cm,内含凝血块。镜下见瘤细胞大小不一,大部分呈圆形,胞浆丰富,嗜伊红,部分可见嗜伊红小体。核偏位呈圆形或椭圆形,染色质丰富,核仁大,居中。少数瘤细胞呈梭形,核椭圆形或不规则形。肿瘤细胞呈弥漫密集分布,血管丰富。网状纤维染色见网织纤维包绕单个细胞或细胞巢。磷乌酸苏木素染色阴性,波形蛋白阳性,结蛋白阴性。

    2 讨论 恶性横纹肌样瘤是肿瘤细胞形态类似横纹肌母细胞,起源不明的肿瘤,占肾恶性肿瘤的0.6%~1.8%。发病年龄小,80%的患者年龄小于2岁,平均1.5岁,成人罕见。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,胞浆丰富且嗜伊红,并可在胞浆内见嗜伊红小体,很似横纹肌母细胞,但免疫组化无肌源性表达为其病理鉴别要点。该病为高度恶性,预后极差。, 百拇医药